欢迎访问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校首页 邮箱登录
TOP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团工作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 2025 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6 作者:文字:李沛蔚 程雨彤 浏览次数:1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于 713-714日开展2025 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伟及辅导员参加活动。

 “微观视界,科普奇旅”生科宣讲团、“青衿筑梦,传承齐鲁”生科志愿宣讲团分别走进潍坊市西关街道高家东社区和杨家埠民俗文化古村,围绕当地实际与特色,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宣讲、非遗文化探索体验、卫生清洁、防诈骗宣传等多项内容,为当地居民带去了富有意义的实践服务。

科普宣讲进社区,守护健康筑防线

 “微观视界,科普奇旅”生科宣讲团在高家东社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健康知识科普宣讲环节,志愿者们通过精心制作的PPT、生动有趣的短视频以及现场演示,向社区居民讲解了常见疾病的预防、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知识,将专业的医学常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指南,让居民们对健康养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防溺水宣传中,宣讲团成员深入社区广场、居民家中,向家长和孩子们发放宣传彩页,结合真实案例详细讲解了夏季溺水事故的高发场景、溺水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着重强调了未成年人外出游泳的安全注意事项,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同时,针对近年来诈骗案件高发的态势,志愿者们开展了防诈骗宣传活动。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区老年人揭露了电信诈骗、保健品诈骗等常见诈骗手段的特点和防范技巧,帮助老年人提高警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非遗探索传文化,志愿服务焕新颜

 “青衿筑梦,传承齐鲁”生科志愿宣讲团在杨家埠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实践之旅。在非遗文化探索体验活动中,志愿者们在当地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近距离接触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制作等非遗技艺。

在风筝作坊,大家近距离观摩了传统风筝的扎制、裱糊、绘画全过程,细竹为骨、彩纸为衣,一只只风筝在老师傅的巧手下渐显雏形,志愿者们不时向老师傅请教技艺细节,听他讲述杨家埠风筝从明清至今的传承故事,深刻感受到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匠心与智慧;在年画作坊,色彩浓郁、寓意吉祥的木版年画吸引了众人目光,老师傅现场演示了年画的刻板与印刷,从选木、刻版到调墨、拓印,每一步都凝聚着世代相传的经验。志愿者们亲手参与年画拓印、风筝绘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积极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宣传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助力齐鲁文化传承。

此外,两支宣讲团均将卫生清洁作为重要实践内容。在高家东社区和杨家埠古村的街头巷尾、公共活动区域,志愿者们手持扫帚、垃圾袋等工具,仔细清扫垃圾杂物,对垃圾分类后进行妥善处理,并向周边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大家共同维护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让社区和景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此次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切实的服务,更让学院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在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书写着属于青春的奋斗篇章,将“微观视界”里的科学力量,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宏观能量”。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86号-1